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李艳香创业事迹)
 

2012年我带着母亲给的五百元,踏上了前往贺州学院求学的道路,从小我就知道唯有读书能让我从山旮旯里走出来,摆脱那种一年只能舔一次2毛钱雪条的日子,作为一个92年出生的孩子,我在放牛、插秧和砍柴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感谢助学贷款让我作为一个农村女娃,在左邻右舍和亲戚的退学打工声潮中,得以见到大学校门。

从我进入到校门的那一刻,如何兼顾学业和生存成了我的难题,由于高中时期我就利用周末兼职做促销员赚取生活费,对销售有一定的基础,于是边摆地摊边读书,度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涯,那时候学院非常鼓励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给有想法的学生提供校内的创业平台,经常组织一些企业家进校分享创业心得,我也非常乐于参加这些活动,在一次企业家交流会上,我的提问吸引了一些企业家的关注,大一假期,我便收到了当地一家企业的学生市场业务开拓邀请,每月一千七的底薪,我欣然答应了,在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的付出和努力也许得到了认可,就职公司的董事长给了我一边读书一边继续做这份工作的机会,在大二学业繁重的一年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每天基本四至五个小时的睡眠,通过一年多的历练,我接触到了贺州当地更多成功的企业家,学到了更多为人处世、经营之道。

2015年,我大三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和合伙人一起接手经营了贺州市非常有名的一家老牌餐厅,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机遇与挑战,在对许多法律问题不了解的情况下,我的接手经营带来了两场以败诉共赔偿27万告终的民事诉讼,这对刚开始创业的我是一个非常沉重和毁灭性的打击,在历经资本重组、内部优化提升等一系列补救措施后,这家初创餐厅得以存活了下来,这极大程度的磨炼了我的心性,让我变得坚韧不屈。

2016-2018年,我在企业经营中遇到特别多的瓶颈,我开始边工作边游学,都说观世界才会有世界观,那两年多的时间,我独自一人背包走遍中国的各个省份,在大自然中探索人生,也参与无数学习培训,坚持阅读学习,不断梳理自己的经营之路,最后我决定把自己餐饮的上下游产业链接好,成立了自己的种养基地,自己养殖肉羊、鸡鸭、鱼,种植生姜、果蔬等,专供自己的餐饮企业,26岁的我带领近40人的团队一路奋进,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每天傍晚带着团队一起学习、跑步,留下了青春里非常多闪亮而又难忘的日子。

2016年我的创业故事被《贺州日报》报道刊登,并被《创业人生》一书收录,我被邀请进入全国近二十多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心得交流分享,希望能通过自身草根创业的种种经历和经验让更多大学生正确看待创业这件事情,在分享期间,我和非常多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鼓励他们寻求适合自己的平台就业和创业,长达几年的时间沟通,看着许多一起交流过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这条路上走得平稳顺畅,自己内心非常愉悦。

2019年,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蜕变,迫切的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加入阅读行列,我和大学同学一起组建了文化传播公司,在广西贺州、南宁、崇左等多地开展了几十次公益学习课堂,这一年,我除了继续经营自己的餐饮、种养、文传企业外,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初为人母,我发现很多贫困乡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仅落后,而且在养育上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和隐患。

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希望能用更多业余时间带着更多的人去往更多的贫困村屯进行孩子教育的公益讲座,把科学育孩的观念和方法尽可能多的传输给乡村的家长,为更多的贫困山村孩子带去关爱。

都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九零后,走在时代巨变的前沿中,不仅要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努力实现精神和经济独立,还要坚守本心,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学会为这个社会尽自己一份力量,用更多的时间去赋能,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继续闪亮,发光发热,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图为李艳香在无锡参加创业事迹巡讲

 

 

上一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奖证书
下一条:潘水珍事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