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

  •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开放·融合:建立多元参与、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体 

一是深化开放机制,促进深度融合。设立产教融合专职机构,成立办学理事会和合作发展联盟,实行“两院一体”管理模式等,为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组织机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汇集多元资源,共建教学平台。通过与知名企业(行业、园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行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合力,不断丰富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三是“引企入教”,推进双主体育人。通过校企“八个共同”合作,将企业、行业资源有效引入、扩充、融合到教学实践常态中,强化了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良好格局。  

(2)共建·共生: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体系和融合创新平台,实现了校地融合共生 

一是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立足区域战略和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增地方特色鲜明的专业20个,获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形成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集群9个,建设了3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提高了学科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契合度,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人才链对接创新链,建立融合创新平台。联合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推进校校合作、校所合作,建成省级人才小高地,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一批省级创新平台,面向地方的支柱产业获得两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提升了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力支撑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的需要,校地互动不断增强。 

(3)共创·发展:建立“课堂、基地、平台、园区”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一是立足课堂、依托基地强能力。以推进课堂“双创课程”“课程双创”“5+6”创新学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教学改革,构建师生共创共同体,实现专创有机融合,激发广大师生敢闯、会创。以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实践创新教学,实现实践教学运行常态化,助力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二是建好平台、联动园区聚合力。搭建起校政企共建的“村镇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充分利用好学校重点实验室、国有博物馆、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平台,以汇聚地方众多企业的生态产业园为载体,形成高校与社会互动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为双创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